深度解析#4 - 每天問題堆積如山?善用「工作坊」幫你解決問題!
想要解決問題時,多數人會採取傳統模式——會議,來解決各種問題。但其實並非所有問題都能靠開會解決。有時候善用工作坊形式,反而能收得更有效率、更創新的結果。
Hi 大家好!深度解析的系列與其他幾個專欄不同,我們將在這裡定期分享許多關於Facilitation、Workshop、銷售衝刺和PMF(Product-market fit)等文章,以及我們的閱讀見解。我們相信這些主題都是新創企業和中小企業在商業拓展路上所需要持續關注的議題。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我們也將文章內容做成了一張張耐看易讀的圖卡,讓讀者可以立即擷取重點。話不多說,那就開始吧!
・・・
首先定義一下工作坊
我們在文章中所分享的工作坊,與一般傳統認知的工作坊不太一樣。
▶ 傳統形式工作坊(Workshop):通常指一種由專家組織的、專注於特定議題或技能的短期培訓活動。這些活動通常以互動和參與式的方式進行,目的在於促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分享和應用。傳統工作坊可以涵蓋各種主題,從專業技能培訓到團隊建設和創意發想等。通常,傳統工作坊的參與者會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方式來積極參與,以實踐所學知識並解決特定挑戰。
以大家比較常見的,像是手作型、知識型、體驗型等工作坊。
▶ 而由樂勝所實行的工作坊,則是 Facilitation-based workshops,亦即以 Facilitation 方式進行的工作坊。
這是一種由引導者(Facilitator)引導的企業問題解決活動。在這樣的工作坊中,引導者通過促進參與者之間的對話、討論和合作來引導解決企業問題的過程。這種方式強調參與者的主動參與和貢獻,通常透過提問、引導討論和促進協作來實現。
Facilitation-based workshops的主要目的是在建立積極的合作氛圍,促進參與者之間的知識共享和集體行動,以達到共同目標。
我們主要在工作坊中解決企業的銷售問題,幫助團隊集思廣益、解決問題,並善用 “Build、Measure、Learn” 三階段,集思廣益,促進創新。
・・・
工作坊有什麼用途?
Facilitation-based workshops 能夠快速解決時效性問題,透過眾人集思廣益,迅速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這種集體思考和問題解決工具不僅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還促進了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和溝通,使得團隊更具凝聚力和協作能力。
這類工作坊不僅是為了解決問題,更是為了建立持久的解決方案,透過共同參與和合作,確保解決方案的可持續性和有效性。它還可以作為團隊建設和發展的一種手段,培養團隊成員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合作精神,提升整體團隊的效能和成果。
工作坊與會議的區別是什麼?
工作坊(Facilitation-based workshops )與傳統會議相比,更強調參與者之間的共同發散和收斂的思維過程。相較於會議,工作坊更著重於問題的深度探討、多元思考和共識的達成,而非僅僅提出解決方案。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團隊的創造力和協作精神,有助於找到更全面和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工作坊中,參與者會持續受到引導者(Facilitator)的鼓勵,自由地分享想法和觀點,而不受職位和頭銜限制。這與傳統會議的單向溝通和局限性相比,更能夠激發創新思維,促進問題的全面性和深度性探討,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和成效。
工作坊經常運用三階段思維
工作坊(Facilitation-based workshops )常常運用三階段思維:Build(打造)、Measure(衡量)和Learn(驗證)。從廣泛探索到專注歸納,再到選擇最佳行動方案,這三階段是達成共識的重要過程。在「Build」階段,參與者共同探索問題,發散思維;在「Measure」階段,進行討論和評估,並設立基準點;最後,在「Learn」階段,從市場驗證和反饋中學習及優化,以確保照到產品的PMF(產品市場契合度)。
這種三階段思維的過程使工作坊能夠從初期的廣泛探索到最終的行動計劃,並在過程中促進參與者之間的合作和共識達成。這樣的結構有助於確保問題的全面性和深度性探討,並最終導向可行且有效的解決方案。
工作坊有哪些常見的形式?
工作坊(Facilitation-based workshops)有兩種常見形式:問題型和創造型。問題型工作坊通常針對現實挑戰,參與者合作解決問題,透過共識找到解決方案。而創造型工作坊則鼓勵創新思維,通常在沒有明確問題的情況下,促進新想法和方案的產生,激發參與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問題型工作坊聚焦於解決實際問題,參與者集思廣益;而創造型工作坊則在開放的氛圍中,啟發參與者的創意和靈感,通常用於產品創新、策略規劃等領域。這兩種形式各有側重,但都能為組織帶來新的思維和解決方案。
什麼是問題型工作坊?
問題型工作坊以問題定義、真因探索、對策思考和決策擬定四個步驟為核心,目的是集思廣益解決實際問題。參與者透過深入的思考和討論,探索問題的根源並提出解決方案,最終達成共識並制定明確的行動計劃。
問題型工作坊通常由專業的引導者(Facilitator)主持,引導參與者進行問題定義、真因分析、對策思考和決策擬定的過程。透過工作坊的結構化討論和引導,參與者能夠共同解決挑戰,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質量。
什麼是創造型工作坊?
創造型工作坊以團隊合作、多元思考和共同決策為核心,透過設計遊戲化規則和活動,激發參與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從而促進新想法和解決方案的產生。
在創造型工作坊中,參與者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和互動方式,自由發揮創意,共同探索問題的不同角度,最終達成共識並確定具體的行動計劃。
上面有提到樂勝的工作坊是以解決企業銷售問題,找到PMF(Product-market-fit)
為主軸,那麼大家猜猜看,這是屬於問題型工作坊還是創造型工作坊呢?
歡迎留下你的答案! ↓↓↓
樂勝的3階段成長衝刺工作坊已協助台灣和東南亞超過50家以上的中小企業,解決他們產品和服物銷售上的急迫性問題,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找到過去從不知道卻是提升業績關鍵的PMF。
深度解析中的英文名詞小百科
Facilitation:引導、引導學
Facilitator:引導師、引導者
Sales Sprint:銷售衝刺
PMF(Product-market-fit):產品市場契合度、產品市場契合點
Facilitation-based workshops:引導式工作坊
Build:打造
Measure:衡量
Learn:(從市場回饋中)學習與驗證
相關參考資料
2020.09.28,工商時報,《想解決問題?你需要的不是會議 而是「工作坊」》https://facilitatorconsulting.com/深入探索解決企業成長難題的工作坊
感謝你閱讀第四集的深度解析,
如果想持續了解Facilitation、Workshop、銷售衝刺和PMF(Product-market fit),歡迎你訂閱電子報。








